【AI寻宝趣成果展讲座】AI世代的教与学(上)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於近几年蓬勃发展,尤以去年亮相的ChatGPT最为让世界震慑,在不同领域中均产生不同凡响的影响力。本场讲座暨论坛邀请到三位教授:詹宝珠教授、陈宜欣教授和严成文教授,来和我们谈谈AI世代的教与学;我们在不同的社会角色里要用什麽态度,且必须具备什麽样的技能来面对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呢?


詹宝珠教授:生成式AI激起阵阵教育涟漪

讲者、审定|成功大学电机资讯学院 詹宝珠 院长、清华大学资讯工程学系 陈宜欣 教授、中山大学机械与机电工程学系 严成文 特聘教授

汇整、撰文|何纬纶

詹老师开宗明义便提及了许多工作机会被发达的现代科技所取代的问题:「被取代的工作通常是非常繁复、单一、无聊、机械式的工作。」大环境的变化无形之中使人们渐渐适应,知道了哪些工作可能被取代、被淘汰,进而使这些工作机会慢慢地退出人类行业的舞台。

AI提供了超越繁复的工作
AI世代的教与学讲座的两位获奖小朋友|来源:活动现场摄影

但要是科技不再只能提供繁复、单一的工作时,我们该怎麽应对这股不可抗力的趋势呢?近年来的ChatGPT抑或是Midjourney等生成式AI软体,在人类的指令下,居然产生出了文学作品、艺术品、或是软体系统!使人类世代进入一个新的纪元,也间接地使许多人心动荡。

在这方面詹教授言道,我们毋需太过担心,因为这些生成式AI所产生的东西都绝对不是无中生有,换言之,并非「绝对创新」;AI乃是透过过往经验(网路上的资料)和庞大的数据资料库,进行融合、剪黏、修改,最後「生成」出一幅完整的作品,只因我们没有看过这些揉合而出的片段,所以才会以为这是崭新的东西,但实际上它和人类亘古以来的突破创新是截然不同。在这之上,我们应该思考要怎麽利用它,使其助我们一臂之力,成为我们的工具。本场演讲中大多以ChatGPT为例子,詹教授表示我们虽然无法请ChatGPT提供一个崭新且富创造性的题目或答案,但可以请它基於前人经验产出浅显易懂的结果,来帮助我们快速学习、提升工作效率。

然而,看似厉害的ChatGPT还是会有出错的时候!詹教授举了几个有趣的例子:教授曾经邀请一群国外学者来台进行AI论坛;大家在新竹时,请AI帮忙推荐几家餐厅,没想到在那些看似煞有其事的餐厅推荐里(连电话、地址、照片等都有!)居然大多数都不存在。这一例子无伤大雅,不过以下的举例就有些不可小觑了:美国一位律师在航空纠纷案提交的起诉摘要书中,引用多起案例来支持自己的论点,却被对手发现至少有6宗案例是虚假的!律师承认使用ChatGPT查询资料,ChatGPT还强调它提供的案例真实存在,导致涉事律师因「虚假误导的陈述」遭罚款5000美元。这些例子告诉我们,将生成式AI当作辅助工具时,对其产生的结果不能尽信,要重复查证核实,避免引用到错误的资讯贻笑大方,甚至产生更严重的後果。

AI所产生的问题

若是利用了AI所提供的资讯,不仅必须一再确认其真实性,还得小心使用。譬如詹教授便在演讲中提及了学术论文上对於AI生成论文的定规,其中,“They cannot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ontent and integrity of scientific papers.”这句话可说是一语道破。言下之意,AI不能当作者,因为它没办法为所提供的资讯负责,「若是未标明哪些资料是由AI产生,那便是剽窃!」詹教授说道。

另外,詹教授也提及了现代学生利用AI时所应该注意的事宜。在初期学习阶段,如中小学时期,如果过於依赖它所带来的便利性,学子们容易因此降低灵活创意和独立思考批判的能力,且格局也极容易被ChatGPT引导而限缩。最後,师生之间也会因而渐渐减少讨论的机会,一旦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便可能使学生缺乏学习动机,也影响学生学习沟通互动的技巧。因此,在此之时,老师承担了很重要的职务——他必须教导学生们使其确切了解AI的特性及优缺点,也必须让他们知道:利用AI会更好,但并非只要有AI就能让一切变得完美,且要告诉学生们利用AI时该注意的事情,免得让学生们变成迷途羔羊。

来源:活动现场摄影

You may also like

0 0 votes
Article Rating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